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关于整顿液化石油气贮灌厂(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6:03:49   浏览:98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关于整顿液化石油气贮灌厂(站)的通知

建设部 劳动部 公安部


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关于整顿液化石油气贮灌厂(站)的通知
建设部 劳动部 公安部



废止理由: 适应当时情况, 自行失效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然、易爆物质,安全要求高,管理使用不慎,极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九八八年,天津市煤气公司第二灌装站因站外人员操作灌装,违反制度,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烧毁厂房及从丹麦引进的液化石油气机械化灌装线,损失一百多万元。蚌埠市液化石油气贮配站,
由于施工人员对新安装的贮罐没有装设气相盲板,进行电焊补漏,导致盛装液化石油气的两个贮罐爆炸,死亡二人,损失三十多万元。还有一些单位的自管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混乱,严重违反操作规定,超装液化石油气严重,以致多次发生用户钢瓶自爆,损失惨重。河
北定州市农机局所属液化气灌装站,因一个超装瓶爆炸起火,引起一百七十四个钢瓶连续爆炸,三百二十四个瓶被烧毁;武汉市汉口电力设备厂一职工家中的备用瓶因超装爆炸,死亡三人,重伤一人;湖北一起超装钢瓶瓶壁撕裂着火,死亡四人,烧伤十一人。为了从上述事故中吸取教训,
进一步加强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当前城市中液化石油气贮灌厂(站)建设混乱,缺乏统一规划,供气渠道不正常,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的站没有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缺少安全管理手段等实际情况,特决定在一九八九年内对所有的液
化石油气贮灌(站)进行一次整顿。具体要求如下:
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城建、劳动、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工作组,对所有液化石油气贮灌厂(站)普遍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和整顿。对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煤气设计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暂行规
定》等有关规定的,列入定点厂(站)。对不符合规定的,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具备基本安全要求的,不准从事液化石油气的贮、灌工作,这些单位购得的液化石油气可实行由定点单位代存、代灌业务。各定点单位应根据自己的贮存能力,搞好此项代办业务。液化石油气代存代灌的损
耗率和管理费用由各地主管部门确定,并制订具体规定。
二、各定点厂(站)要加强液化石油气的安全工作,对贮罐、钢瓶要按规定检修;对灌装秤、压缩机、泵等设施要定期检查;对操作人员要加强安全技术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厂(站)至少要有一名熟悉液化石油气专业的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负责安全工作;要杜绝
一切事故隐患,确保运行和用户安全,严格限制外单位车辆及人员进入灌区,严禁外单位人员上岗操作;要抓好充装钢瓶的两次检斤制度,并严格出厂签字手续,杜绝超装瓶出厂(站),在一九九○年底前,各厂(站)应加装限制钢瓶超装的装置,否则应停止灌装;要制定措施,实现贮罐
区为无泄漏区。在进行整顿检查时,要对贯彻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三、要坚决杜绝由槽车直接进行液化石油气钢瓶灌装。各地应严格控制液化石油气贮灌站建设及购买液化石油气槽车。要严格控制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销售。坚决禁止个体经营者从事液化石油气和钢瓶的买卖活动。
四、各定点厂(站)及上级单位要督促和检查全体职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凡因渎职、玩忽职守,违反规定(包括私自建站)造成事故的,要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建、劳动、公安等部门,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贯彻本通知的具体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在年底前结束检查、整顿,并将工作总结上报建设部、劳动部和公安部。



1989年5月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2003-05-31

国科发基字[2003]172号


2002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促进和加强了高校科技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意见》要求,根据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力和作用,科技部、教育部于2002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下发后,有关部门增强了对高校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技部、教育部和相关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高校科技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促进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各方共同推进高校科技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意见》要求和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和教育部认真研究制定了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



  一、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以“211工程”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为契机,大力促进“211工程”建设与高校科技工作的结合,引导高校在“211工程”二期建设中把重点实验室纳入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2.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以先期建设并开放运行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继续在高校新建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原行业高校基地建设的支持,启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试点工作。



  3.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有选择地进行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在深入调研、合理规划、方向明确、经费落实、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启动学科交叉、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工作。



  4.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鼓励高校积极承担973项目任务,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开展973项目研究与基地建设的结合。



  5.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部委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并将一起研究制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评价工作试点。



  6.鼓励高校科技工作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争取地方政府对高校的科技经费和政策支持。继续推动依托高校的27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论证和培育工作。



  7.增强对高校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在高校新建1-2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推动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设,支持高校参加科学数据共享工作。



  二、深化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联合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8.推动高校实行科研人员聘用制度和新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竞争”机制。



  9.加强高校人才环境建设试点,开展高校专利人才培训、机构建设的调研,在高校中深入落实人才、专利战略



  10.选择一批高校校办企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股权激励的试点工作。



  11.推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科普专业化人才,加强高校的科普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和科研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三、探索高校与科技企业有效结合的机制,推动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12.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技术研究中的积极性。开展专题研讨,研究项目、成果与企业的结合机制,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和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863项目、攻关项目,对企业参与投入、由高校承担的项目,其科研成果优先向企业转移。



  13.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组织制定相应评估指标体系,分批开展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与验收工作,并对第三批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单位组织评审。



  14.总结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典型经验,研究提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召开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医疗期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医疗期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复函
安徽省劳动局:
你局《关于〈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是否适用医疗期规定的请示》收悉。现答复如下:
企业招用的合同制工人在试用期内发现患有精神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按合同规定可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满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患有精神病的,可按照《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有关合同制工人在企业工作期间患病的有关规定办理,即:

按其在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予三个月至一年的医疗期。在本单位工作二十年以上的,医疗期可以适当延长。在医疗期内,其医疗待遇和病假工资与所在企业原固定工人同等对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由企业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医
疗补助费。



199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