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领事司《请转告有关法院提供当事人外文姓名、地址事》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7 16:00:10   浏览:94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领事司《请转告有关法院提供当事人外文姓名、地址事》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领事司《请转告有关法院提供当事人外文姓名、地址事》的通知
1981年10月15日,最高法院办公厅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
现将外交部领事司《请转告有关法院提供当事人外文姓名地址事》的函转发给你们,请通知所属各级人民法院照此办理。凡要求我驻其他国家使、领馆转递法律文书的,均应同时提供接收此法律文书的当事人外文姓名和地址,以免无法转递。

附:外交部领事司关于请转告有关法院提供外文姓名地址事
最高法院研究室:
近来有些地方法院要求我司通过我驻马来西亚使馆转递法律文书,但往往由于未能同时提供当事人的外文姓名和地址,以致我驻马使馆无法转递。希望你室转告有关法院,今后如有需我驻马使馆转递的法律文书时,请务必提供外文姓名和地址。
1981年9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农用化肥限价补贴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农用化肥限价补贴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通知
市供销社:
为了加强市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宏观调控,规范农用化肥限价补贴管理,我们制订了《关于农用化肥限价补贴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转发有关单位执行。
如今后市政府决定改变化肥补贴办法,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将另行制订。

关于农用化肥限价补贴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市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业生产资料的基本稳定,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保护限价化肥经营单位的合理利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补贴原则:
(一)为弥补我市农用化肥不足,受市政府委托组织进口或外埠调入肥,并执行市政府限价政策的企业发生的政府性亏损按照“价差加费用和合理利润的原则”由财政部门给予补贴。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的亏损,由企业自行消化。
(二)委托组织的化肥如需要实行限价(零售价)和补贴时,由市计委会同市商委、市农办、市财政局、市物价局等有关部门根据货源和市场价格情况,研究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执行。限价和补贴采取一报一批的办法。
二、补贴范围:
委托组织限价化肥的企业仅限于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市农工商开发贸易公司,其限价补贴包括价差补贴、费用补贴、合理利润。其他单位自行组织的化肥发生的限价亏损,财政不予补贴。
三、补贴办法及标准:
限价补贴=价差补贴+费用补贴+合理利润
(一)价差补贴是指根据市政府确定的零售限价水平,物价部门与财政部门商定后下达的批发价(限价)与企业成本价之间的差额。成本价即指:购进商品的实际货价,其中:
1.用人民币结算的,以实际购进价(发货票价)为货价;
2.用外汇结算的,货价包括散装到岸价和到港之前的费用、关税、外贸部门代理费以及港口发生的费用。
(二)费用补贴包括四部分:
1.到京费用:指从港口或发货地到京(含市公司仓库及各区县库)所发生的铁路运费、汽车运费、上下站费、入库费等运杂费;
2.利息:按货价与银行贷款实际利率计算,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由财政部门核定;
3.合理损耗(含途耗和库耗):按货价的1%计算。
4.保管费:月标准为12元/吨,按实际支付保管费的数量计算,时间为一个月。
(三)合理利润:考虑到企业的经营利益,同时为增强企业承担稳定农资市场、保证农业资料的供应能力,核定企业限价供应的合理利润。
其计算公式:合理利润=(货价+费用补贴)×1.5%
四、财政拨付方式及帐务处理:
为了减少企业资金的占压,限价补贴采取组织进货时,先预拨一部分,待销售结束后再按实际销售数量进行清算的办法。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企业按规定计算应收限价补贴时,作“应收补贴款”处理,列“补收入”,体现在损益中,收到财政拨补的上述款项时相应冲减“应收
补贴款”。企业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挪用补贴款。
五、领取限价补贴必须做到:
1.限价商品经销单位必须加强限价商品批发核算,准确反应成本和费用情况,对自行扩大限价商品的范围和数量,脱离供应计划将限价商品销往非供应农业生产资料的单位和外埠,不得计入限价商品销量,领取限价补贴。
2.企业领取补贴时,要提出申请,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销售结束清算补贴时,要如实填报限价补贴申请表(附后),并附购进、销售等有关原始凭证,报财政部门审核。
3.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限价商品和价格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监督管理,以防止补贴外流。
六、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1996年7月26日

市场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商业部


市场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1988年7月30日财政部、商业部颁发)

为了调节商品供求关系,保护生产,稳定市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通〔1988〕26号批复精神,决定建立商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两级市场调节基金。现将具体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一、市场调节基金的提取
1.各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区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国营商业企业(不包括已实行改转租的小型企业)、供销合作社(均不含饮食服务、储运、生产及商办工业企业,供销合作社不包括基层社)在完成当年财政核定的上交财政任务的前提下,按商品销售额的千分之一提取市场调节基金,在所得税前列支,按季预提,年终清算。
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级市和地区所属企业不提取市场调节基金。亏损企业和粮食企业均不提取市场调节基金。
3.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市场调节基金,要及时足额地层层上交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商业厅(局或商委)和供销合作社。此项基金百分之八十留给地方,用于调节市场,百分之二十由商业厅(局或商委)、供销社汇交商业部,作为商业部的市场调节基金。具体上交清算办法由商业部另定。
二、市场调节基金的使用
1.市场调节基金在使用上要根据“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发挥政府对城市市场供求矛盾的调节作用。
2.市场调节基金主要用于调节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敏感商品的供求所发生的贴息和价差损失。具体品种由商业、供销合作社与同级财政部门商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抄商业部备案。
3.对于原来由中央或地方储备的主要商品,如粮食、食油、棉花、猪肉、鲜蛋、食糖、农药、边销茶等,所需的储备资金来源和费用开支仍按原办法办理。
4.对市场调节基金原则上要有偿使用,不能把市场调节基金当作补贴款使用。
5.商业部门要加强市场预测,正确分析产供销矛盾,适时投入和收回市场调节基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市场调节基金的管理
1.市场调节基金由商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商业厅(局)、销供合作社两级分别管理。需要动用时,商同级财政部门报人民政府批准。具体办法由各地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
2.市场调节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市场调节基金使用中产生的收益和存款利息,作增加调节基金处理,发生的损失,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作减少调节基金处理。
4.建立决算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商业厅(局或商委)和供销合作社,要单独设立“市场调节基金”专户存储、专户核算。年度终了后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并抄报商业部,由商业部汇总后连同本部决算一并报财政部核批。
5.市场调节基金免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6.已经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按规定提取市场调节基金后,不得调减承包基数和收入上交任务。
7.关于市场调节基金的会计处理办法,另行下达。本规定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试行二年。